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放式建设北海市工业园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20:00:50  浏览:86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放式建设北海市工业园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放式建设北海市工业园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北政办〔2005〕163号


市辖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开放式建设北海市工业园区工作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开放式建设北海市工业园区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市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促进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三个市辖区的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放式建设北海市工业园区,是指以市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的招商资源,通过市工业园区和市辖区之间的合作,联合开发,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条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服务、共同受益的原则,由市辖区引进项目到市工业园区发展,并由市工业园对该引进项目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 由市工业园区规划1500亩用地作为综合产业用地,用于市辖区引进项目,其中,首期用地面积为500亩,余下用地根据开发进度分期提供。市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亦可安排至前述用地范围内,并作为市工业园区的招商项目。





第五条 按照市工业园区的现有优惠政策,市辖区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如特殊项目需要在现有优惠政策基础上予以进一步扶持的,在确保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具体扶持方式由引进项目的市辖区与市工业园区协商后确定。





第六条 市辖区引进并落户在市工业园区的项目,由入园企业与市工业园区签订入园合同,相关事宜依合同约定执行。在入园合同正式生效后,由市工业园区、引进项目的市辖区和入园企业签订“项目引进认定书”,确定引进项目的市辖区为项目引进方。





第七条 市辖区引进并落户在市工业园区的项目,由市工业园区提供代办相关行政许可手续等服务,市辖区予以必要协助。





第八条 由市工业园区招商二局牵头,市辖区招商局参加,每半月召开一次招商联席会议,通报项目情况,协调相关工作;如有重要事宜,可临时召开会议。





第九条 根据《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2005至2009年市对市辖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北政发[2005] 9号)文件规定,属各市辖区新办企业所创造的税收收入,市与市辖区实行总额分成:市本级分成30%,市辖区分成70%。


在此基础上,对于市辖区引进到市工业园区的项目,属市辖区分成的70%税收收入,由引进该项目的市辖区和市工业园区再按照“七三”比例分成,即市辖区分成49%,市工业园区分成21%,并由市财政实行一次性分配。





第十条 对于市工业园区与市辖区在引进项目过程中共同承诺给予所引进项目的优惠政策,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引进该项目的市辖区承担70%,市工业园区承担30%。





第十一条 市辖区引进的项目所产生的税收,按照税务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报给市财政确认的数额来认定。市辖区引进的项目,计入该市辖区完成的招商项目数量。





第十二条 市辖区引进项目所对应的经济指标,按照“引进该项目的市辖区60%、市工业园区40%”的比例进行分配。属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求市工业园区和三个市辖区独立上报的相关数据,市工业园区和三个市辖区在上报数据时,可不受上述分配比例限制。


市辖区引进的项目的经济指标,由市工业园区统计后及时将统计结果提供给相应市辖区,各方再按照上述比例及方式上报数据。





第十三条 对于因特殊需要,选址在本办法所述三类用地范围以外的市辖区引进项目,相关事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北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聘任食品卫生碘盐监督员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聘任食品卫生碘盐监督员的通知
卫生部


(1994年12月22日)


最近,国务院批准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保证《条例》的实施和《纲要》规定的落实,现对加强食盐(包括碘盐)卫生监督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条例》及《纲要》,加强对食盐的卫生监督,坚决制止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劣质盐及非碘盐冲击市场。
二、食盐作为一种食品及食品原料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统一监督管理,碘盐应视为强化食品,各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及监督员应将贯彻《条例》及《纲要》与实施《食品卫生法(试行)》结合起来。
三、鉴于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特殊情况,为充分发挥各地地方病防治机构及人员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作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和需要在地方病防治管理与专业机构中聘任部分食品卫生监督员(碘盐监督),配合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做好食盐的卫生
监督工作。
四、在地方病防治管理与专业机构中聘任的食品卫生监督员(碘盐监督)的职责限于对食盐加碘方面的卫生监督检查。即在卫生部统一制发的卫生监督员证件的监督类别中注明:“碘盐监督”。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本着对卫生监督工作综合管理的原则,结合当地情况,明确地方病防治
机构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职责,并加强统一领导,在贯彻有关法律法规中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五、对《食品卫生法(试行)》中有关监督管理与处罚的规定,由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办理,对于涉及食盐加碘的监督管理与行政处罚按《条例》规定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名义进行。
六、执行碘盐监督的各级食品卫生监督员实行兼职,不另增加人员编制。其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酌情规定。



1994年12月22日

甘肃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57号  


  《甘肃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6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徐守盛
                      二○○九年七月十一日



甘肃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商品条码管理,促进商品条码在商品流通中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品条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代码组成表示商品特定信息的标识,包括零售商品条码、非零售商品条码和物流单元条码等。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的注册、编码、印制、使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和支持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使用商品条码,并将推广应用商品条码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内容。

  第五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条码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商品条码应用的宣传、推广工作,引导和鼓励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使用商品条码,并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

  第六条 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的,应当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设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物品编码分支机构)提交厂商识别代码注册申请书,出具营业执照或者主体资质证明并提供复印件。

  第七条 申请人获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的,由物品编码中心发给《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以下简称《系统成员证书》),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方可使用商品条码。

  第八条 厂商识别代码的有效期为2年。

  厂商识别代码使用期需要续展的,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办理。

  第九条 系统成员变更名称、地址的,应当自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核准之日起30日内,持变更证明文件和《系统成员证书》到原申办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 系统成员停止使用厂商识别代码的,应当在停止使用之日起3个月内到原申办机构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依法被撤销、解散、宣告破产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的系统成员,应当同时停止使用商品条码,并依照前款规定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 已被注销厂商识别代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需要使用商品条码的,应当重新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

  第十二条 遗失《系统成员证书》的,应及时向原申办机构提交补发申请。

  原申办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确属遗失证书的,予以公告,并在公告期满后10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发。

  第十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下列预包装产品时,应当在产品标识中标注商品条码:

  (一)食品、卷烟、保健品;

  (二)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用电器;

  (三)药品、医疗器械。

  预包装产品,是指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装入、灌入容器内,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产品。

  第十四条 商品条码的编码、设计及印刷应当符合《商品条码》(GB12904)等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 从事印制商品条码的企业,应当具有健全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印刷经营许可后,方可承揽商品条码印制业务。

  第十六条 系统成员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编制商品代码,并自编制之日起30日内到物品编码分支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系统成员不得将其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以及相应的商品条码转让他人使用。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商品条码或者将其他形式的条码冒充为商品条码。

  第十八条 伪造、冒用、转让商品条码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在应当标注商品条码的产品上未标注商品条码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从事商品条码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